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或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无论有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损害,应当承担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方式的侵权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指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未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注意义务,在医疗过程中发生过错,并因这种过错导致患者人身损害所形成的民事法律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法律应对和解决之道两个方面,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进行探讨。
一、法律应对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特点,我国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机构的责任界定、赔偿标准和程序,为依法处理此类纠纷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强医疗行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合规,防止因医疗事故引发的纠纷。同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惩,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提高医疗行业准入门槛:为了减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发生,政府应提高医疗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鼓励患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政府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既能有效化解纠纷,又能充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解决之道
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诉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误解和疑虑。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因医疗事故引发的纠纷。
强化风险告知:在进行诊疗服务时,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充分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使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降低因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
倡导合理就医观念:患者应树立合理就医观念,遵循医学规律,正确对待医疗服务和医疗行为,避免过度要求和无理索赔。
面对日益增多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我们应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加以应对和解决,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风险告知,倡导合理就医观念,共同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