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规定,劳务派遣机构、劳务派遣方式及被派遣劳动者应享有的相关权益等内容。新修订的 《劳动合同法》赋予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开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权力;明确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要求用工单位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因此,法律规制与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劳动派遣中,法律规制是为了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而权益保障则是在法律规制的基础上实现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在中国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种用工方式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劳动合同的签订、社会保险的缴纳、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等。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对劳动派遣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制,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权益保障。
一、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应当订立劳动派遣协议,明确派遣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事项。同时,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还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
对于违法违规开展劳动派遣业务的行为,政府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一旦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如未签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等,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派遣的权益保障
为了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为劳动者提供纠纷解决途径。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还通过加强对劳动派遣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履行法律责任,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对于违法违规企业,政府将依法予以严厉处罚,确保劳动派遣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中国,劳动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既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供需的问题。然而,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对劳动派遣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制,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权益保障。因此,企业在开展劳动派遣业务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