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明知自己造成了事故,但为逃避法律责任,将车辆驶离现场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交通法规,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本文将对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法律责任
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或者财产损失重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民事赔偿:受害者可以向肇事者或其投保的保险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赔偿。受害者还可以向肇事者的单位主张经济补偿。
交通违章处理:肇事逃逸者将面临记分、罚款、暂扣驾驶证等交通违章处理。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吊销驾驶证。
二、应对策略
遵守交通法规: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车并配合交警处理。
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驾驶员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路况,确保行车安全。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要降低车速,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购买保险:驾驶员应为自己和车辆购买保险,以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经济赔偿,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
及时报案: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配合警方调查取证。不要逃逸,否则将面临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意识,为自己和车辆购买保险,以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经济赔偿。同时,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报警并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切勿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