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低保被取消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低保被取消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7-26 00:35: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在中国,低保制度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社会救助制度。然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的低保资格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满足一定条件,其低保资格可能被取消。本文将介绍低保被取消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低保被取消的条件

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的规定,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人均收入不得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果家庭成员的收入达到或者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不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继续享有低保待遇。

家庭财产状况明显改善

对于拥有一定财产的家庭,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家庭财产状况明显改善,如购买了房产、车辆等值钱物品,或者增加了家庭成员的就业机会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家庭收入增加,从而影响其是否继续享有低保待遇。

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但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的规定,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成员应当具有劳动能力并参加劳动力市场,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如果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但不履行赡养、抚养义务,如长期在外打工不回家、拒绝承担家庭赡养费用等,可能会导致家庭失去依靠,从而影响其低保待遇。

存在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对于存在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家庭成员,如犯罪、吸毒、赌博等,可能会导致整个家庭受到处罚或限制,从而影响其低保待遇。

二、法律规定及解释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对低保制度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低保的申请、审核、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该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实施。

对于低保被取消的具体条件,可以参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以便更好地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结论

低保制度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对于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取消其低保待遇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办事,确保低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第四条规定,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加入合作社、是否患疾病以及患何种疾病等,不是申请或退出低保的必要条件,与能否享受低保没有必然联系,但由此带来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或者家庭财产变化等情况,则可能影响能否享受低保或低保金的额度。

具体来说,如果被取消了低保资格,可能是以下原因之一: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拒绝配合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部门对申请者家庭状况进行调查,致使无法核实收入的家庭;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和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或者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