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非法拍照:法律规定与应对策略(非法拍照罪)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04 01:22: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摄像头的普及使得拍照变得更加方便。然而,一些人利用这一点进行非法拍照,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本文将介绍关于违法拍照的法律规定以及应对策略。

一、法律规定

隐私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因此,未经他人同意擅自拍照并传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肖像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规定,自然人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因此,未经他人同意擅自拍照并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

二、应对策略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面对违法拍照现象,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肖像权。在公共场合,尽量避免暴露过多个人信息,如不佩戴易识别身份的饰品、不随意透露电话号码等。

维权途径

当发现自己的隐私或肖像权被侵犯时,可以寻求法律途径维权。向侵权方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同时,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要求依法查处。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隐私权和肖像权的法定保护范围及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减少违法拍照现象的发生。

维护个人隐私权和肖像权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非法拍照罪是指未经许可,擅自拍摄他人的照片或者视频,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

如果拍摄者在拍摄时满足三个条件,即使用目的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拍摄路人的肖像;不把路人肖像作为画面主体进行展示;不暴露路人的隐私,则属于合法行为。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