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专利侵权的判定有以下几个标准:
1. 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2. 是否构成专利权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3. 是否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使用。
4. 是否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专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专利技术的侵权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各国都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本文将从侵权判定标准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对基于专利技术的侵权问题进行探讨。
一、侵权判定标准
独占性原则
独占性原则是专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专利权人在专利权有效期内独占市场生产、销售其发明创造。因此,对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他人生产、销售的行为,一般被视为侵权行为。
过期失效原则
根据专利法规定,专利权期限届满后,该专利权将自动丧失合法地位。如果专利权人在有效期内放弃或者未按规定缴纳年费,专利权也会失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过期失效的专利技术不再具有法律保护力。
先申请原则
先申请原则是指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以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的时间作为判断侵权行为的依据。如果某企业或个人在专利权申请人之前就已经开始生产、销售类似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与专利权人的发明创造相同或近似,那么该企业或个人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二、法律适用
国内法适用
在涉及跨国专利侵权案件时,通常采用的是国际公约和协议规定的法律制度。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规定了关于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巴黎公约》则明确了跨国侵权行为的管辖权原则等。各国还有自己的国内法律体系,如美国的《美国联邦商标法》、《美国版权法》等。
国际法适用
国际法主要适用于涉及多个国家之间的专利侵权案件。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国际公约和协议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伯尔尼公约》、《马德里协定》等。这些公约和协议为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