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法阻却性事由是指排除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一般来说,大陆法系国家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从正面看犯罪是否符合构成要件,从反面看是否有阻却事由。
在法律领域,违法阻却事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如何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进行调整。本文将对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法律原理以及实践解析进行探讨。
一、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
违法阻却事由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这些情况通常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定职责等。通过违法阻却事由的设定,法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违法行为而导致的不公平结果。
二、法律原理
正当防卫原则
正当防卫原则是违法阻却事由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对侵害者采取必要的措施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由于侵害行为的进行导致了损害的发生,因此不属于犯罪行为,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原则
紧急避险原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紧迫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造成损害的行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由于采取了紧急措施导致了损害的发生,因此也不属于犯罪行为,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法定职责原则
法定职责原则是指当某一行为人因为法定职责而对他人的权益造成侵害时,法律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阻却。例如,公安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由于其身份和职责的原因,法律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阻却。
三、实践解析
违法阻却事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践问题及其解析:
正当防卫与过当防卫的关系
正当防卫与过当防卫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非法侵害行为而采取必要措施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而过当防卫则是指采取的措施超过了制止非法侵害所必需的程度,从而导致了不应有的损害。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应当符合必要性和相当性的原则,而过当防卫则属于犯罪行为。
紧急避险与故意伤害的关系
紧急避险与故意伤害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紧迫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造成损害的行为;而故意伤害则是指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伤害的行为。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由于采取了紧急措施导致了损害的发生,因此不属于故意伤害罪;反之,如果是因为故意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损害,那么应当追究故意伤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