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23年12月28日起施行。新《意见》实施后,醉驾定罪标准发生重大变化,醉驾具有下限,即血液中乙醇含量≥80mg/100ml的认定为醉酒驾驶 。
此外,如果醉驾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是定罪免刑;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在中国,酒后驾驶(即醉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醉驾的判刑标准和法律规定如下:
醉驾判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同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法律规定
(1)酒精含量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不得驾驶前款规定的机动车;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不得驾驶前款规定的机动车。
(2)醉酒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饮酒后驾车的,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100毫升但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饮酒后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醉酒驾车。
(3)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注意事项
(1)酒后驾驶不仅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还可能导致刑事责任的承担。因此,广大驾驶员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驶行为。
(2)对于因饮酒后驾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受害者有权要求肇事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
醉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会对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对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广大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拒绝酒后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