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闯红灯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在红灯亮起禁止通行时越过停止线并继续行驶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并可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闯红灯现象尤为突出,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本文将对闯红灯的判定标准及其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一、闯红灯的判定标准
电子监控设备拍摄: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了电子监控设备来监控道路交通状况。当车辆在红灯亮起时仍未停车,电子监控设备将会捕捉到这一行为,从而判断为闯红灯。
交警现场执法:在实际道路交通中,交警会对闯红灯的行为进行现场执法。当交警发现车辆在红灯亮起时仍未停车,将会对驾驶员进行处罚。
人行道信号灯:在一些地区,人行道信号灯与机动车信号灯同步设置。当行人过马路时,信号灯会变为红色,此时车辆应当停车等待。如果车辆在信号灯变红后继续行驶,将被认定为闯红灯。
二、闯红灯的法律后果
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处以200元罚款。
扣分:同时,闯红灯的行为也会被记分。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闯红灯一次将扣除驾驶人6分。累计扣分达到12分的,驾驶人将被吊销驾驶证。
影响信用记录:闯红灯的行为还会影响驾驶人的信用记录。一旦记录不良,可能会导致驾驶人无法申请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甚至影响到就业、租房等方面。
事故责任:闯红灯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闯红灯的行为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闯红灯是一种严重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的行为,不仅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还会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广大驾驶人应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杜绝闯红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