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金融机构为了在借贷人逾期不还款时进行催款,可以要求用户手动输入两位紧急联系人信息,而不应强制读取用户的通讯录。 网贷APP不得因用户拒绝授权收集无关或过度信息而拒绝提供服务。 骚扰无关的“熟人”是非法催收。
此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来指导规范催收行为。今后负债人若遇到不符合《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要求的违法催收行为,可以向非法催收说不,举报投诉违法催收行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贷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的选择。然而,随着借款人数的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涉足网贷行业,进行非法催收活动。那么,网贷催收到底属于合法行为还是侵犯人权呢?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这意味着,借款人在未按照约定还款时,应承担违约责任。而作为债权人的网贷平台,有权要求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因此,在借款人失联的情况下,网贷平台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的方式向借款人送达催收通知。
然而,尽管网贷催收本身并不违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催收人员可能会采取暴力、恐吓等手段进行催收,这些行为已经侵犯了借款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因此,对于采用暴力、恐吓等手段的催收人员,一旦被查实,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为了规范网贷催收行为,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例如,2017年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欺诈、侵占他人财产等违法犯罪活动。”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也对网贷行业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
虽然网贷催收本身并不违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催收人员可能会采取暴力、恐吓等手段进行催收,这些行为已经侵犯了借款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因此,网贷平台在进行催收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切实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网贷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催收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