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一旦被查处酒后驾驶,驾驶员将被吊销驾驶证,扣留车辆,并需要承担相应的罚款。同时,驾驶员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此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中规定,饮酒驾车(酒驾)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
在中国,酒后驾驶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本文将对酒后驾驶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解析,并提醒广大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切勿酒后驾车。
一、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同时,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更为严厉。
二、酒精含量与处罚
酒精含量计算方法:血液中酒精含量(毫克/百毫升)=呼气中的酒精含量(毫克/百毫升)×0.28
酒精含量与处罚关系:
- 酒精含量20mg/100ml至80mg/100ml,罚款500元、扣留驾驶证6个月;
- 酒精含量超过80mg/100ml,罚款1000元、扣留驾驶证12个月;
- 醉酒驾驶,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三、安全驾驶建议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如果您喝了酒,请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如打车、乘公共交通等;
如果您需要开车,请提前安排代驾或者请未饮酒的朋友帮忙驾驶;
喝酒后感到身体不适时,不要强行驾车,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酒后驾驶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还会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广大驾驶员应该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