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近亲属范围则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在中国法律中,近亲属是指与本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姻亲关系的人。这些人在法律上享有特定的权益和义务,如继承权、抚养权等。本文将详细介绍近亲属的法律定义、范围以及相关权益和义务。
一、法律定义
直系血亲:指与本人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指与本人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侄、姑侄、舅侄等。其中,兄弟姐妹和同胞兄妹属于同一类,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属于下一类。
姻亲:指与本人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包括配偶、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等。
二、范围
直系血亲范围: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范围: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侄、姑侄、舅侄。
姻亲范围:配偶、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
三、权益与义务
继承权:近亲属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继承死者的遗产。
抚养权:近亲属中有负担能力的父、母、成年子女对无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弟、妹、儿童有抚养的义务。
赡养义务:近亲属中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扶养义务:近亲属中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法律责任:近亲属中的违法行为,如故意伤害、虐待等,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了解近亲属的法律定义和范围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遵守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