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不动产法律定义与解析:什么是不动产(何为不动产?)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9-09 05: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者法律的规定在空间上占有固定位置,移动后会影响其经济价值的物,包括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而形成的不动产。常见的不动产就是房屋以及土地、林地资源。

不动产,又称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以移动就会损害其价值的财产。它包括土地、房屋、桥梁、隧道、水域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财产。在法律上,不动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有明确的界限的。这种界定主要依据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国际公约。

在中国,不动产的法律概念最早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该法,不动产是指属于个人所有,用于居住、生产经营以及与其有关的用途的土地、房屋和其他定着物。同时,对于不动产的取得方式和权利保护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在物权法中,对不动产的权利设定了清晰的规定。不动产所有权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包括法定的产权转移条件和程序。所有权人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不动产的权利。再次,对于因公共利益需要而征收、征用不动产的情况,国家应当给予合理的补偿。为了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实行登记制度,即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都要依法登记。

不动产作为一类特殊的财产,其法律地位和权利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理解和掌握不动产的法律知识,对于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