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2020)的规定,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法条包括以下内容:
- 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输、披露等方面的规定;
- 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保护义务;
-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企业和个人在处理个人信息时的行为,以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一、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收集个人信息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明确信息收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用户同意。同时,企业应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存储个人信息需遵循安全、完整、可控的原则。企业在存储个人信息时,应采取加密等技术手段,防止信息泄露、损毁或丢失。同时,企业应对存储的个人信息定期进行备份,以应对意外情况。
使用个人信息需遵循正当、合法、必要的原则。企业在使用个人信息时,应限于已取得信息使用者的授权范围,不得超出授权范围使用个人信息。同时,企业应确保信息使用的合法性,不得将个人信息用于非法目的。
披露个人信息需遵循事先告知、明示同意的原则。企业在披露个人信息时,应向信息使用者充分说明披露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信息使用者的同意。
删除个人信息需遵循法定程序的原则。企业在删除个人信息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后方可进行。
二、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责令改正,并可以对违法单位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判决赔偿金额。
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泄露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积极配合国家和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