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费收入是指工会会员依照全国总工会规定按本人工资收入(不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的5‰向所在基层工会缴纳的会费,而拨缴经费收入是指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依法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中的留成部分 。这两者都是工会收入的一部分,但是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和来源。
随着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企业协会的日益增多,会费收入在组织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关于会费收入的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将对会费收入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以确保合规经营。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参加社会团体的权利。”这为社会团体收取会费提供了法律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社会团体的设立、登记、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包括会费收取的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民事主体有权依法请求支付合同报酬。”社会团体与会员之间的会费合同属于民事合同范畴,双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二、税收政策
会费收入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等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会费收入需按照国家税收法规进行申报和缴纳税款。同时,非营利组织还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履行税收义务。
三、合规经营
社会团体应在成立时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登记手续,合法合规开展活动。未经登记的社会团体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会费。
社会团体制定会费收取标准时,应遵循合理性原则,不得过高或过低。同时,收费标准应定期公示,接受会员和社会监督。
社会团体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会费收入用于组织宗旨所需要事项,如培训、交流、宣传活动等。严禁挪用、侵占会费收入。
社会团体应加强与会员的沟通,定期向会员报告会费收支情况,提高透明度。
社会团体在收取会费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合规经营。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使用会费收入,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