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中国人民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中国人民劳动法全文)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5-07-16 17: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该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二、主要内容

劳动者权益保障

(1)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不受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年龄等歧视。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从事某种工作。

(2)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确保劳动者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3)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劳动合同管理

(1)劳动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

(2)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变更的内容应当与原合同约定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工资待遇管理

(1)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

(2)工资支付周期和方式。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定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者扣除劳动者工资。

工时制度管理

(1)正常工作时间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制度。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和法定假日制度。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相应的休息日和法定假日的工资报酬。

三、结论

中国人民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