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试用期中,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后,还是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根据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并不是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事由。
所以如果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因劳动者个人过失性行为而被单位解除的,则没有经济补偿;若是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理由辞退员工是需要提供相关实证哦。
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后,为了相互了解和考察而规定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试用期进行解析,帮助大家了解试用期的法律规定以及在试用期内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试用期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试用期的设立: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试用期工资:在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试用期解除合同:在试用期内,任何一方均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日通知对方。试用期解除合同的情况包括: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等。
试用期内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如果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超过六个月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
二、试用期内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了解合同内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如有不明白之处,可向用人单位咨询。
保存证据:在试用期内,要注意保存与工作相关的各项证据,如工作任务、考核结果、与同事、领导的沟通记录等。这些证据在试用期结束后可能用于维权。
注意工作表现:在试用期内,要努力工作,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同时,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被解除合同。
及时沟通:如在试用期内遇到问题,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寻求解决方案。如无法达成一致,可考虑向劳动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申请仲裁或诉讼。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