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重点任务要求等 。
至于计算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目标法、360度评估法、平衡计分卡法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您可以参考以下链接了解具体信息:
一、绩效评估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实习期、最低工资、最高工作年限等内容。其中,试用期和实习期的绩效考核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定义务。
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权益。绩效考核作为衡量劳动者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参加社会保险的种类、缴费基数等内容。用人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最低工资规定:各地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在确定绩效奖金时,应不低于所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二、绩效计算方法
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以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为基础的管理方法。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部门或岗位的战略目标,设定具体的绩效指标,如销售额、客户满意度等,并定期对员工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60度评价法:360度评价法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通过收集员工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同事评价、下级评价等多元化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一种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法。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设定若干关键绩效指标(KPI),并将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
行为事件法(BEM):行为事件法是一种以员工行为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方法。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分析,将行为分为成就行为(Behavioral)和未成就行为(Non-behavioral),并结合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计算绩效得分。
绩效评估在劳动法律法规中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用人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