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金是由国家财政支出,通过单位账户发到个人的。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全面完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孩子被遗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发养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然而,发养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尤其是关于未成年人抚养权的规定。本文将对发养法律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一、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概念
未成年人抚养权是指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和生活等方面的监护权。在发养的情况下,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将未成年子女交给其他人抚养,新主人成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二、发养的法律依据
中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一规定为未成年人抚养权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收养人与养父母之间的关系依法视为父母子女关系。”这意味着在发养情况下,新主人与被发养的孩子之间的关系仍然受到法律保护,可以视为父母子女关系。
三、发养的法律程序
申请发养的一方应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说明发养的原因、目的和具体方案。
民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将为申请人办理发养手续,并将申请情况通知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收到通知后,可以提出异议。如果异议成立,民政部门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或者重新审查。
四、发养后的权利义务
发养双方应当履行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维护其合法权益。
未成年子女有权获得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经济支持、医疗保障等。
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有权随时要求解除发养关系,但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拒绝解除发养关系,新主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发养关系的效力。
五、结论
发养是一种解决未成年人被遗弃问题的途径,但涉及许多法律问题。在进行发养前,建议双方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发养行为的合法性。同时,新主人在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时,要切实履行抚养教育的义务,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