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
计算公式为:净资产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企业净资产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法律层面,企业净资产也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将从企业净资产的法律影响和法律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净资产的法律影响
企业设立与变更
在企业设立过程中,企业净资产是注册资本的基石。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设立时应当向出资人出具出资证明书,明确出资人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企业在设立、变更或解散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司的净资产进行清算和分配。
股东权益保护
企业净资产是股东权益的基础。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股东有权依法享有公司的利润分配权、知情权、监督权等。企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披露财务信息,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股东权益受到侵犯。
合同履行与担保
企业净资产在合同履行和担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应当依据自身净资产状况,合理确定合同价款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合同的有效实施。
二、企业净资产的法律保护
法律规定
为了保护企业净资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对企业净资产的设立、变更、分配、保护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诉讼途径
当企业净资产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诉讼途径寻求法律保护。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企业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净资产受到侵犯的事实和损失情况。
非诉讼途径
除了诉讼途径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如协商、调解、仲裁等。这些非诉讼途径既能够快速解决纠纷,又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企业在选择非诉讼途径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
企业净资产在法律层面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加强对净资产的法律认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净资产的合法合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