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殉职是指在履行职务时牺牲、死亡。包括行政人员、公司职员、集体单位工作人员等。因公殉职包含的范围则相对广泛,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公职期间因公死亡,如在出差途中发生车祸死亡。
在工作岗位上英勇献身的公务员们,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往往换来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然而,因公殉职者的家属却常常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的家人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因公殉职者的权益保障与责任担当。
一、因公殉职者的权益保障
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待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公务员和军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家属可以享受相应的抚恤待遇。具体包括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补助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因公殉职者所在单位还应给予一定的慰问金。
享有法定继承权
因公殉职者在生前已经立有遗嘱的,遗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没有遗嘱的,其法定继承人有权依法继承其遗产。这包括财产、债务和其他合法财产性权利。
受到社会尊重和关爱
因公殉职者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家属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开展慰问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
二、责任担当
用人单位的责任
因公殉职者所在单位应当对其家属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支付因公殉职者的抚恤金、丧葬补助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
政府的责任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因公殉职者的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其家属能够依法享受到应有的权益。政府还应当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因公殉职事件的发生。
社会责任
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因公殉职者的家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同时,广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要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切实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