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拘传是指侦查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拘传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强制力最轻的一种。
拘传,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执行手段,主要适用于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以便在法庭审理前进行询问、调查或收集证据。本文将详细介绍拘传的法律依据、程序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一、拘传的法律依据
拘传作为强制措施,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到案的,经办案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拘传到案。”拘传的适用范围包括:(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到案;(2)有其他法定情形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
二、拘传的程序要点
报请批准:拘传前,办案机关应当报请作出决定的部门批准。批准后方可进行拘传。报请批准时,应当提交拘传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
制作拘传令:批准后,办案机关应当制作拘传令,明确拘传对象、地点、时间等内容。拘传令应当加盖公章。
实施拘传:拘传令送达被拘传人后,办案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被拘传人带到指定地点,实施拘传。被拘传人有权要求律师陪同,也可向办案人员提出申请。
记录与报告:办案人员在拘传过程中,应当做好详细记录,并在拘传结束后及时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报告。
归还被拘传人:拘传结束后,办案人员应当立即将被拘传人归还给其家属或者指定的监护人。如有需要,被拘传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复议或者上诉。
三、注意事项
拘传应当遵循合法、必要、适度的原则,不得滥用强制措施。
办案人员在实施拘传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和保障被拘传人的合法权益。
被拘传人有权委托律师代理案件。律师可以为被拘传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等服务。
拘传作为一种法律执行手段,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执法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拘传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被拘传人及其家属也应当积极配合办案工作,共同维护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