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的决定,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九条关于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有关规定。因此,自2022年12月30日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停止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在国家规定的对外贸易领域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下是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详细阐述:
一、法律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条例》等,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对外贸易活动。
合法经营: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进出口资格、备案登记等手续,合法开展进出口业务。同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报检、纳税等手续,确保进出口业务的合法性。
诚信经营: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不得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得采取欺诈手段进行交易。
保护知识产权: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开展进出口业务过程中,应当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公平竞争: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责任: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劳动权益等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由相关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整顿等。
民事赔偿:对外贸易经营者因违法行为导致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承担诉讼费用等。
刑事责任:对外贸易经营者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拘留、罚金、有期徒刑等。
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