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受贿罪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22 19:55: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一、受贿罪的概念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受贿罪是一种贪污犯罪行为,属于刑事责任范畴。

二、受贿罪的标准

索取财物

受贿罪的核心是索取财物。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向他人索取财物,可以构成受贿罪。索取财物的形式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实物等。

非法收受财物

非法收受财物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不具备法定职权的情况下,擅自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的形式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实物等。

为他人谋取利益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他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获得不正当的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形式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优惠、职务安排等。

三、受贿罪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9号),对于受贿罪的追诉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涉案财物的数额;二是涉案人员的职务、级别;三是涉案人员的主观故意;四是涉案人员的共同犯罪、帮助犯等情形。

对于受贿罪的认定,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即要求犯罪嫌疑人在客观上具有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的事实和证据,同时还要证明其主观上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目的。在具体案件中,要综合运用证据调查、审订、质证等程序,确保对受贿罪的认定准确、公正。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