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我国城市基础建设和市政发展的资金匮乏问题,更从体制层面解决了行政划拨土地的低效、土地资源浪费及其与市场经济不匹配的问题。
一、引言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有偿地出让给土地使用者,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并对实务操作进行探讨。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土地国有制,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将国有土地有偿地出让给单位或者个人,用于经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该法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护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该法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三、土地使用权出让实务探讨
土地出让计划的制定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土地资源状况,编制土地出让计划。土地出让计划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土地出让条件的确定
土地出让条件是出让合同的重要内容。出让条件包括土地用途、用地规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出让条件的确定应当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规划、产业政策等要求。
土地出让方式的选择
土地出让方式包括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招标是最公平、公正的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土地出让;拍卖和挂牌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土地出让。选择哪种方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的办理
土地使用者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登记手续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公告等环节。办理完毕后,土地使用者方可依法行使土地使用权。
四、结语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律规定,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同时,也要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监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