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迁移人居民身份证、《常住人口登记卡》(不含集体户首页)、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单位(人才机构)同意落户证明等。
2. 如果您在津租赁房屋且登记备案超过6个月,您可以向租赁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落社区公用(集体)户。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迁移人居民身份证、《常住人口登记卡》(不含首页)、房管部门出具的《租赁备案证明》、《社区公用户落户承诺书》等。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集体户口作为一种特殊的户籍制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集体户口是指在一个单位或者社区内,由该单位或社区为成员建立的户籍。那么,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集体户口如何进行落户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一、集体户口落户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规定了我国户口登记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其中包括了集体户口的落户问题。根据该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在现居住地或者近亲属所在地落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该法规定了城市房地产的管理原则和措施,其中包括了集体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根据该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或者抵押,但必须经过本集体经济组织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益保障关系。根据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劳动条件,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二、集体户口落户的条件和程序
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可以申请在现居住地或者近亲属所在地落户:(1)年满十六周岁;(2)已取得居民身份证;(3)已在本市连续居住一年以上;(4)有固定住所或者稳定职业。对于集体户口来说,还需要满足所在单位或社区同意的条件。
程序:申请人应当携带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或者公安分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房产证等;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后,发放新的居民身份证并注销原集体户口。
三、集体户口落户后的权益保障
社会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集体户口落户后,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子女入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因此,在集体户口落户后,申请人的子女可以在本市或者其他城市的公办学校就读。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夫妻双方应当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控制生育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