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员工技术的熟练程度、劳动的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三个要素支付工资的形式,其数额由员工岗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决定。 底薪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其中,月标准工资是指企业规定的本月员工在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高月工资;日工资是指企业规定的每日应得的基本工资。
一、计时工资的定义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这种工资形式通常适用于临时工、兼职工和部分合同制员工等。在我国,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
二、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
小时工资制:员工的日工资标准为基本月工资除以一个月的工作天数(通常为275天),再乘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每小时工资的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通常为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几。
半天工资制:对于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员工,可以采用半天工资制。此时,员工的日工资标准为基本月工资除以一个月的工作天数(通常为275天),再乘以实际工作的半天小时数(即4小时)。
三、计时工资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基本工资。”这为计时工资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这也为计时工资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支付工资报酬的争议;......”这表明计时工资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受到法律保护。
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员工的计时工资,如有违规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劳动者在遇到计时工资问题时,可以依法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