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本罪的,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除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外,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因此,如果诈骗犯坐牢后被判刑并赔偿了受害人损失,则不需要再还钱。但是,如果受害人要求追回损失,则可以通过起诉到法院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和司法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诈骗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同时,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加强执法力度。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力度,积极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诈骗犯罪活动。对于涉及跨国网络诈骗犯罪的团伙,我国政府还与其他国家政府进行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分子。
再次,提高公众识别诈骗的能力。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积极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教育公众如何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同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诈骗犯罪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加强国际合作。网络诈骗犯罪往往涉及跨国行为,因此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诈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情报信息,共同打击跨境网络诈骗犯罪。
打击诈骗犯罪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识到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危害,提高防范意识,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打击诈骗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