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及起诉时效(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及起诉时效规定)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19 03: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包括:当事人需要支付逾期期间的产生的利息;可能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以及银行可能会采用诉讼等方式来进行催收;并且持卡人在判决生效后拒不还。

起诉时效规定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一种时效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在现代社会中,借款已经成为人们解决燃眉之急的一种方式。然而,借款人在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逾期还款不仅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还可能面临被起诉的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以及起诉时效。

一、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

信用记录受损:逾期还款会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影响个人征信。一旦信用记录受损,将导致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兴趣减弱,进而影响其今后的贷款申请和信用卡申请。

罚息和滞纳金:逾期还款时,借款人需要支付罚息和滞纳金。这些费用通常高于正常利率,增加了借款人的负担。

诉讼风险:长时间未还款可能导致债权人采取法律途径追讨债务。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借款人将面临败诉的风险,不仅要承担诉讼费用,还可能被强制执行财产。

影响子女教育:部分地区将父母的信用状况作为子女入学的参考依据。逾期还款可能导致子女无法顺利入学。

二、起诉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借款人应当履行还款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有约定分期还款的,从第一期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款人仍需承担还款责任,但债权人要求追偿的权利将受到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包括:被告提出异议、原告同意恢复履行、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延长履行期限等。在这些情况下,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并重新计算。

逾期还款不仅会带来信用记录受损、罚息和滞纳金等经济损失,还可能面临被起诉的风险。因此,借款人应尽量避免逾期还款,按时履行还款义务,以维护自身权益。如遇到还款困难,应及时与债权人沟通协商,寻求解决方案。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