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法律解读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5-03-15 00:00:02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一、基本农田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基本农田是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较高粮食生产能力、较好生态环境条件和较强抗灾减损能力的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我国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农田的保护原则

优先保障。基本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应当优先保障其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严格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管理,确保基本农田不受侵占、破坏和污染。

统筹安排。基本农田应当与其他土地用途合理安排,防止基本农田被挪作他用。

逐步恢复。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基本农田,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恢复其生态环境和生产力。

三、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

设立专门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封闭管理。

加强基本农田的监测和执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监测,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追究责任。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进行非农建设,确需建设的,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依法审批。

加大基本农田的投入和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基本农田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基本农田的农业生产能力。

四、法律责任与处罚

侵犯基本农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非法占用、破坏或者污染基本农田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