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改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处理好财政票据管理与“放管服”改革的衔接,取消不必要的和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可以获得的证明材料的提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强化财政票据管理,加强对财政票据的监(印)制、领用、发放、使用、保管、核销、销毁及监督检查等活动的规范。
本文旨在对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进行法律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本文将对财政票据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管理目的进行概述;通过对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法律条文进行分析,揭示其法律依据和实施原则;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完善财政票据管理提供参考。
一、财政票据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管理目的
财政票据基本概念
财政票据是指国家财政部门依法开具的,作为征收、支付、结算等财政收支业务凭证的一种书面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票据管理的通知》的规定,财政票据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采购、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四个方面的票据。
财政票据种类
财政票据按照用途分为收款性票据和付款性票据;按照开具主体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部门开具的票据;按照表现形式分为手工填写和电脑开具两种。
财政票据管理目的
财政票据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国家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法律依据和实施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均为财政票据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实施原则
(1)合法性原则:财政票据的开具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2)统一性原则:各级财政部门在执行财政票据管理制度时,应做到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3)严密性原则:财政票据的管理工作应做到严密、细致,确保票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三、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在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
(1)部分地区财政票据管理不规范,存在乱开、滥发现象。
(2)部分企业使用虚假财政票据逃避税收。
(3)部分财政票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足。
解决办法
(1)加强财政票据管理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治意识。
(2)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