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在职场中,员工为了更好的发展和生活,通常会关注自己在离职后所能获得的福利。在我国,离职后的福利权益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我国法律对于离职后福利的保障以及您应享有的权益。
一、离职后福利的法律保障
经济补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具体数额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计算。
社会保险:员工在职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离职后,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直至个人累计缴费满十五年。员工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申请领取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公积金:员工在职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离职后,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手续,并继续享受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和提取政策。
其他福利:除了上述法定福利外,员工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或者公司规章制度等约定获得其他福利,如年终奖、节日福利、带薪休假等。离职后,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约定履行相关义务。
二、离职后福利的权益
知情权:员工有权了解自己的福利待遇,包括但不限于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员工相关信息,不得隐瞒或误导。
选择权: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继续享受离职后的福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员工接受某种福利待遇。
申诉权:员工对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或约定提供离职后福利的,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变更权:员工在特定情况下,如工作岗位调整、家庭变化等,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变更离职后的福利待遇。
我国法律对于离职后福利给予了充分的保障,旨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员工,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履行义务,切实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