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2018年10月1日起,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适用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如果您是居民个人,您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我国政府不断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起征点的调整对税收政策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和企业的意义。
一、起征点的定义与作用
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最低金额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起征点的设定,旨在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实现税收公平。
二、起征点的调整与影响
税率调整
起征点的调整伴随着税率的相应调整。当起征点上调时,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款减少,但相应的税收收入也会减少;反之,起征点下调时,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款增加,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因此,起征点的调整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负担
起征点的调整对个人所得税负担产生直接影响。降低起征点可以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征点则会使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减轻,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然而,起征点调整后,部分企业的税负可能会有所上升,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企业税负
除了对个人的影响外,起征点的调整还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降低起征点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从而降低税收负担;提高起征点则相反。因此,政府在调整起征点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利益,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结论
起征点的调整是我国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在调整起征点时,需要充分考虑个人和企业的利益,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税收改革,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