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凿证据是指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在法律上,确凿证据是指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信的证据。
在法律程序中,证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的作用在于为法官提供判断案件事实的依据,从而作出公正、公平的判决。因此,证据在法律程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了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各国法律都对证据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证据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合法性:证据必须来源于合法途径,如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物证、书证等。非法获取的证据将被视为无效。
真实性:证据必须真实反映案件事实,不能捏造、变造或篡改。对于涉及电子证据的情况,还需保证其不被篡改或删除。
完整性:证据应当完整地反映案件事实,不能割裂、损毁或遗漏关键信息。对于涉及多个证据的情况,法院应当综合考虑各个证据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可信度:证据应当具有足够的可信度,能够使法官对其事实性予以认可。对于证人证言等情况,还需要通过交叉询问等方式对其可信度进行审查。
适用性:证据应当与案件事实相关联,能够证明原告主张的事实或者反驳被告主张的事实。对于不相关的证据,法院应当予以排除。
证据在法律程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维护司法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