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可以通过直接法以及间接法计算。 直接计算方法下,按照税法口径的收入总额减去各项扣除,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收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计算方法下,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增调减 (税会之间的差异)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
一、所得税概述
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和企业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将分别介绍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及其法律规定。
二、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各项所得相加减,减除法定扣除项后的余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计税办法。
法定扣除项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法定扣除项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首先应当扣除这些法定扣除项。
税率的选择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个级别,从3%到45%不等。纳税人应根据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选择相应的税率。具体税率如下:
(1)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适用3%的税率;
(2)超过30000元至120000元的部分,适用10%的税率;
(3)超过120000元至250000元的部分,适用20%的税率;
(4)超过250000元至350000元的部分,适用25%的税率;
(5)超过350000元至550000元的部分,适用30%的税率;
(6)超过550000元至800000元的部分,适用35%的税率;
(7)超过800000元的部分,适用45%的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所有收入减去各种扣除后的余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分为两个部分:法定扣除项和调整项目。
法定扣除项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法定扣除项包括合理的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转让费用、知识产权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亏损摊销、职工薪酬支出等。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首先应当扣除这些法定扣除项。
税率的选择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分为5个级别,从15%到25%不等。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选择相应的税率。具体税率如下:
(1)不超过15万元的部分,适用15%的税率;
(2)超过15万元至30万元的部分,适用25%的税率;
(3)超过30万元至45万元的部分,适用28%的税率;
(4)超过45万元至60万元的部分,适用33%的税率;
(5)超过60万元至80万元的部分,适用35%的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