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侵权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治理网络侵权的措施包括集中整治和引导规范,运用分类监管、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多种方式,重点规范网络直播、知识分享、有声读物等平台版权传播秩序,维护网络版权环境。
此外,还要整治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开展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为了维护网络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对网络侵权责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本文将围绕冯云飞律师的观点,探讨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的现状
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我国在网络侵权责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立法层面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侵权责任法律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为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赔偿标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司法实践逐步丰富
在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针对网络侵权案件的审判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例如,对于网络平台的责任划分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案例,为网络平台经营者在侵权责任方面的承担提供了明确的裁判标准。
二、网络侵权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法律法规适用范围不够明确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侵权责任法律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法律法规适用范围不够明确的问题。例如,对于网络平台经营者在合作推广、内容推荐等方面的责任划分,现有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规定。
网络侵权行为跨境打击难度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侵权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而是呈现出跨境传播的特点。这使得网络侵权责任的跨国打击难度加大,给追责带来了诸多困难。
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存在争议
在网络侵权责任案件中,如何准确界定网络侵权行为及其构成要件,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目前,关于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尚无统一的标准,导致在具体案件中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空间。
三、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强网络侵权责任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明确网络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划分标准,完善网络侵权行为的预防、制止和惩治措施。
强化国际合作机制
为了有效打击跨境网络侵权行为,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制定网络侵权责任的国际规则,形成合力应对网络侵权问题。
提高司法实践水平
各级法院应进一步提高网络侵权责任案件的审判水平,加强对新类型疑难案件的研究和指导,确保司法公正、公开、公平地审理网络侵权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