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具体的法律标准和程序可以参考以下链接: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者患职业病所致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因这部分劳动能力损失所获得的医疗、护理、康复以及生活补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待遇的依法确认。在中国,工伤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下会被认定为工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履行工作职责,外出公务期间受到伤害的;
突发疾病或者因原有疾病急性加重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或者在72小时内经抢救无效导致残疾的;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那么,如何进行工伤认定,其法律程序是怎样的呢?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对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和职工;对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认定的理由。
以上就是工伤认定的法律标准与程序的相关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