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取得的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6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1.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2.一方负有重大过错,致使夫妻共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3.其他应当予以分割的情形。
因此,如果夫妻共同买房,且房产证上写着两个人的名字,则该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共同购买房产。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在购房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本文将为您介绍关于夫妻共同财产购房的法律规定,帮助您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后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双方共有的财产。在我国,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根据婚姻法,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和债务归各自所有。
夫妻共同购房的权利和义务
夫妻双方在购房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夫妻双方有权决定是否购房以及购买哪些房产。夫妻双方在购房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夫妻双方还应当按照约定分割购房后的财产,或者在离婚时协商确定财产分割方案。
购房资金来源的法律规定
夫妻共同购房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夫妻双方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收入,也可以是一方的个人积蓄或者父母赠与等。然而,如果购房资金来源于借款或者非法途径,那么这部分资金将被视为个人债务,由借款人或者违法行为人承担责任。
购房合同的签订和变更
夫妻双方在购房过程中应当签订书面的购房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购房合同签订后,如有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否则,未经协商一致的变更行为将可能导致合同效力的降低甚至失效。
房屋产权登记
夫妻双方在购房完成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在办理产权登记时,夫妻双方应当共同提交相关材料,表明双方在购房过程中的权益。
夫妻共同购买房产是一项重要的家庭决策,涉及到双方的法律权益。在购房过程中,夫妻双方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避免因购房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