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失业金领取期限及其法律依据(失业金领取期限及其法律依据怎么填)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11-27 21:00: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24号)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有无时间限制的问题,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至于填写法律依据,您可以在填写表格时注明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或编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第XX条等。

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失业时的基本生活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人员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领取失业金。然而,很多人对失业金的领取期限并不了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失业金领取期限的法律依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失业金领取期限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从失业之日起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滞纳金。”

二、失业金领取期限及相关规定

领取期限: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人员可以领取的失业金期限一般为最长12个月。具体领取期限根据失业人员的年龄、缴费年限、失业原因等因素综合确定。

提前终止领取:在以下情况下,失业人员可以提前终止领取失业金:

(1)重新就业的;

(2)死亡的;

(3)应征服兵役的;

(4)移居国外的;

(5)被判刑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暂停发放及恢复发放:在以下情况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暂停或者恢复失业人员的失业金领取:

(1)失踪或者被宣告死亡的;

(2)涉嫌犯罪正在被羁押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3)被行政拘留或者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

(4)其他依法应当暂停或者恢复领取的情形。

三、注意事项

失业人员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失业情况,以便按规定办理失业保险手续。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应当积极寻找工作,如实向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材料,争取尽快实现再就业。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如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了解失业金领取期限及其法律依据对于失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寻求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帮助,努力实现再就业,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