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般情况下,本罪属告诉的才处理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立案标准如下: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
一、引言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以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各国都对诽谤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本文将介绍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
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
主体资格:诽谤罪的主体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客体特征:诽谤罪的客体是他人名誉。名誉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行为要素:诽谤行为包括捏造事实、散布谣言和损害他人名誉。捏造事实是指无中生有地编造虚假情况;散布谣言是指故意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传播不实信息;损害他人名誉是指使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
主观要件:诽谤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编造的事实是虚假的,但仍然故意传播,以达到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
客观要件:诽谤罪的客观要件是造成他人名誉受损的事实和后果。这意味着诽谤行为必须导致他人名誉受到实际损害,而非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三、相关法律规定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美国《联邦诽谤法》(Federal Defamation Act)第164条规定:“任何人不得故意损害美国国会议员、总统候选人或当选总统以及美国政府官员的名誉。”
英国《诽谤法》(Defamation Act)第1 defamation action shall be an action for damages against the author of the statement complained of. or against a person who published it, on behalf of one or more of those who said that it was false and would most likely cause harm if it were true. section 4(2) (a): “A statement is defamatory of a person if it purports to attribute to that person a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if this attribution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or would be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implying that the person has such a quality or character in reality.”(该法规第4(2)(a)节规定:“如果某言论企图赋予某人一种品质或特征,而这种赋予通常被公认或将被普遍认为是实际上该人具备这种品质或特征,则该言论构成对该人的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