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具体计算公式为:职工本人月工资÷月计薪天数(21.75天),丧假工资按照劳动者的日常工资水平来计算,期限一般是1-3天 。
在中国,劳动者享有带薪休丧假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丧假工资发放标准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规定。本文将对丧假工资发放标准的法律规定进行解析,以帮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
一、丧假的概念
丧假是指职工因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死亡而依法享受的有薪休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丧假期间,职工仍享有正常的工资待遇。
二、丧假工资发放标准的法律规定
丧假工资支付额的计算
丧假工资支付额的计算方法为:本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具体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丧假工资支付方式
丧假工资支付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离职前一次性支付;另一种是离职后按月支付。具体支付方式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
特殊情况下的丧假工资发放标准
(1)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同类工种的平均工资支付劳动者的丧葬费和遗属补助金:
a)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死亡的;
b)在执行国家任务或者抢险救灾中牺牲的;
c)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或者职业病,并经认定为工伤或者职业病死亡的;
d)在外出作战或者在军事训练中负伤、中毒或者因其他原因致残,达到国家规定的残疾等级,并经认定为因公致残的;
e)劳动者在退休前五年内病故或者非因工负伤死亡的。
(2)在职期间被确诊患有绝症、癌症或者瘫痪等情况,经医疗机构认定需要长期治疗或者终身治疗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医疗期等因素,与劳动者协商确定丧葬费和遗属补助金的具体数额。
三、结论
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丧假工资发放标准为本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同时,特殊情况下的丧假工资发放标准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劳动者了解这些法律规定后,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