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23年第5号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扣缴义务人支付所得时,应当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并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居民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
此外,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支付所得时,应当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并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居民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个税申报期限及相关法律规定
个税是个人所得税的简称,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依法缴纳给国家的税收。个税申报是纳税人按照国家规定,向税务机关报告其应纳税所得额、已预缴税额和应退税额等信息的过程。那么,个税申报的期限是多少?又有哪些法律规定呢?
一、个税申报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延期申报。具体的延期申报时间由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二、个税申报的法律规定
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其中,税率分为7个级别,速算扣除数根据不同的级别而定。
纳税人应当在每个纳税年度内向税务机关报送一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收入来源、减除费用、应纳税所得额等内容。
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提交纳税申报表和其他相关材料。如有需要,还可以提出税务筹划建议。
对于未按期申报或者虚假申报的行为,税务机关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追缴税款等。
个税申报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义务,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履行这一义务。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