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的规定,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当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有权调整其工作岗位。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工作岗位调整后是否可以降薪,但如果企业有合法合规且通过合法程序通过,员工签字知悉的相关制度中明确规定岗位和薪酬之间的对应情况,是可以执行的。
所以,如果公司单方面降低员工薪资,需要与员工协商达成一致,且要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公司在《劳动合同》或其他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员工的岗位、薪资与公司经营状况、员工业绩考核相关,那么当公司经营状况下降或员工业绩考核不达标时,公司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或其他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劳动者实行相应的调岗降薪。
一、公司降薪的合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员工的薪酬进行调整。通常,降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薪资水平相符;
出于公司经济状况恶化、业务亏损等特殊原因;
与员工协商一致,或者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二、《劳动法》中关于薪酬调整的规定
《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降低劳动者工资。”这里的“生产经营需要”是指企业因经营不善、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的亏损或其他经济困难。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写明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事项。”这意味着,在调整员工薪酬时,公司必须遵循劳动合同的约定,并充分征求员工意见。
三、员工权益保障措施
尽管公司可以在特定情况下降低员工薪资,但仍需注意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解释降薪的原因、过程和预期效果;
确保降薪后员工的工资仍然高于所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对于因降薪而面临生活困难的员工,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提供住房补贴、生活费补助等;
在劳动合同到期前,公司不得单方面降低员工薪资。
公司降薪在一定条件下是合法的,但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在困境中稳定发展,同时维护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