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诈骗案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诈骗案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10-31 05: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立案标准应符合以下法律规定和程序: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公安机关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提起公诉。

诈骗案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在中国,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一、诈骗案的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以上的;单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万元以上的。如果诈骗行为涉及跨国界,还需根据相关国际法律规定来判断。

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0条: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在7日内决定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案件,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并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而异。在中国,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以涉案金额为依据,同时还需结合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在遇到诈骗嫌疑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