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房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本来没有离婚的意愿,因为双方同谋或者一方受另一方的欺诈而违背真实意愿而作出的离婚的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夫妻为了规避购房限购政策,会约定“假离婚”,那么“假离婚”签署的离婚协议是否有效?根据法律规定,虚假离婚虽然履行了离婚的程序,但欠缺离婚的条件。因此,对于虚假离婚的效力应当区分以下两种情形:1、虚假离婚当事人均未与第三人结婚的,其离婚可以被宣告无效。2、虚假离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已经与第三人结婚的,应承认其再婚有效,此时虚假离婚当事人请求宣告虚假离婚无效的请求权消灭,原虚假离婚确定的发生法律效力 。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购房来实现财富增值。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购房假离婚来规避税收和贷款政策,给购房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本文将对购房假离婚的风险进行法律解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帮助购房者避免陷阱,维护自身权益。
一、购房假离婚的法律风险
婚姻财产分割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平均分割。在购房过程中,如果一方通过假离婚来规避税收和贷款政策,那么在离婚后,另一方有权要求重新分割财产。这将给购房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信用风险
购房假离婚涉及到银行贷款、公积金贷款等金融产品,一旦被银行发现存在欺诈行为,将会对购房者的信用产生严重影响。购房者在购买房产时还需要提供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如结婚证、离婚证等,如果伪造这些证件,一旦被查出,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
购房假离婚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旦被查实,购房者将面临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二、应对购房假离婚风险的策略
提高法律意识
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无知而陷入陷阱。
选择正规渠道购房
购房者应当选择有资质的房地产中介机构或开发商进行购房,切勿轻信个人之间的房屋转让协议。同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以备纠纷时维权所用。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在办理购房贷款等金融业务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
购房者应当按时还款、遵守合同约定,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避免因为信用不良而影响到自己的购房计划。
购房假离婚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不容忽视。购房者应当提高法律意识,谨慎对待购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