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中,原配一词通常指的是已婚人士的配偶。原配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将对原配的法律定义进行阐述,并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原配的合法权益。
一、原配的法律定义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原配是指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合法配偶。原配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涉及到家庭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方面的问题时,原配享有与其他夫妻相同的权利。
二、原配的权益保障
财产权益保障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平均分割。对于原配来说,只要证明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就可以在离婚时依法获得应得的财产份额。
子女抚养权益保障
在涉及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上,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对于原配来说,只要能够证明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承担了更多的抚养责任,或者子女与其有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就有可能获得子女抚养权。
赡养费权益保障
在涉及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我国法律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离婚后,未履行赡养义务的一方应当按照约定或者法院判决支付赡养费。对于原配来说,只要证明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承担了更多的赡养责任,就有可能获得赡养费。
住房权益保障
在涉及住房分配的问题上,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屋应当平均分割。对于原配来说,只要证明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改善居住条件付出了更多努力,或者房屋购买款项中有其贡献,就有可能获得相应的住房份额。
原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在实际生活中,原配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关爱原配,维护家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