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子设备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在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多样化,固定资产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资产,其法律属性和法律规定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从固定资产的法律定义入手,分析固定资产在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包括折旧、转让、抵押等方面,并探讨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固定资产的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了持续经营目的,经过长期使用并有价值增值的物品。通常包括土地、建筑、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实体资产。在法律上,固定资产具有以下特点: 为企业持续经营目的所必需; 经过长期使用; 有价值增值潜力。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的减少,是企业按照会计政策和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以便合理计算折旧费用。同时,企业在进行资产处置时,需要将计提的折旧考虑在内。
三、固定资产的转让与抵押
转让:固定资产的转让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转让过程中,原股东通常会要求对受让方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受让方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受让方还需要承担因转让而产生的税费等相关成本。
抵押:固定资产的抵押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抵押人可以将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需设定抵押权范围,明确抵押权的优先顺位。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抵押权人有权依法优先受偿。
四、固定资产相关的诉讼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资产可能会涉及到的诉讼问题主要包括: 固定资产的价值争议:如原股东与新股东之间关于固定资产价值的认定; 固定资产的转让纠纷:如受让方未按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固定资产的抵押纠纷:如抵押权人未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