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关于接受捐赠的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接受捐赠属于什么收入)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5-11-17 23:11: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接受捐赠属于营业外收入,按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将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的含税价值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将应交所得税金额转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接受捐赠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合法合规:接受捐赠的主体应当具备法人资格或者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捐赠行为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公开透明:捐赠方和受赠方应当将捐赠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捐赠行为的公开透明。

(3)自愿无偿:捐赠应当是自愿、无偿的行为,不得强制或者诱导捐赠。

法律责任

违反捐赠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会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行政处罚:政府部门有权对违法违规的捐赠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等。

(2)民事责任:捐赠方和受赠方之间因捐赠行为发生纠纷的,可以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追究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捐赠行为,如涉及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捐赠人的权益保障

捐赠人享有以下权益保障:

(1)知情权:捐赠人有权了解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2)监督权:捐赠人有权对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3)查询权:捐赠人有权查询捐赠财产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4)撤销权:捐赠人在发现捐赠财产存在重大问题时,有权要求撤销捐赠并返还财产。

受赠人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受赠人应当履行以下法律责任与义务:

(1)妥善保管捐赠财产,防止损失、盗窃等风险。

(2)合理使用捐赠财产,确保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

(3)公开透明地向社会披露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4)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

合同签订与税务处理

在接受捐赠时,双方应当签订捐赠合同,明确捐赠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用途等内容,并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受赠方在接受捐赠后需要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办理相关税务手续。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