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企业信息信用信息系统是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管,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管理局运营的信用信息平台,旨在提升企业信用质量、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决策咨询以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该系统的官方网站是www.gsxt.gov.cn,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首页的搜索框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在该网站上,用户可以根据企业名称、注册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关键词,搜索企业基本信息、资产状况、诉讼记录、行政处罚历史等相关信息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完成其经营目标后,可能会选择进行注销。在中国,企业注销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否则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将详细解析企业注销在工商系统下的法律程序。
一、企业注销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注销应遵循以下法律程序:
提前通知债权人;
缴纳所欠税款和滞纳金;
清偿债务;
办理税务、海关等税务登记机关的注销手续;
向工商部门提交注销申请。
二、企业注销的法律程序
提前通知债权人
企业在注销前应当书面通知债权人,说明注销的原因、时间等相关情况。通知期限一般为60日,自发出通知之日起计算。逾期未通知债权人的,企业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缴纳所欠税款和滞纳金
企业在注销前需清偿所有欠税及滞纳金。未缴清的,不得办理注销手续。如有违法所得,还需依法追缴。
清偿债务
企业在注销前应清偿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类债务,包括但不限于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员工工资等。未清偿的,不影响企业注销手续的办理。
办理税务、海关等税务登记机关的注销手续
企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还需向税务、海关等税务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方可向工商部门提交注销申请。
向工商部门提交注销申请
企业在完成上述所有步骤后,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企业注销申请。工商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将对企业的注销情况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工商部门将出具注销证明。企业凭此证明方可办理后续事宜。
三、不合规注销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若企业在注销过程中未遵循相关法律程序,可能导致以下法律风险:
被追究法律责任:如未履行提前通知债权人、缴纳所欠税款和滞纳金等义务,企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影响法人资格:未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注销手续的企业,仍需承担民事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他负责人将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影响信用记录: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可能影响其今后的经营活动,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的个人信用记录。
为避免上述法律风险,企业在注销前务必确保遵循相关法律程序,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