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农村五保供养的法律规定与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23)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5-11-13 12:11: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是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而制定的。根据2023年修订后的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是指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一、农村五保供养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对农村五保供养作了明确规定。该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通知对农村五保供养的具体措施和程序作出了详细规定。该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申请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数量和经济条件,确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并及时公布。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实施情况

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五保供养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目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认定不严格,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未能及时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部分地区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较低,不能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部分地区农村五保供养经费不足,影响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政策执行能力;严格执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认定标准,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及时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适当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切实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农村五保供养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